社交媒體和 SEO 之間的關係 – 社交信號是否真的存在?
2010 年底 Google 承認在計算搜尋排名結果時會計入來自社交媒體 (指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等等 ) 的社交信號。但往後幾年,未自 Google 關於社交媒體信號的說法又傾向於否定 “社交信號” 的存在。
什麼是社交媒體SEO信號?
社交信號是指從別人的社交網絡到你的網頁的 “讚”,“分享”,“評論”,甚致連接等等。例如:你點擊了博客文章旁邊或下面 “讚” 按鈕,那麼你我的朋友,就給了我一個 “社交信號”。其他社交信號可以是品牌名稱在社交網絡被提及,Facebook 專頁粉絲的多小,Twitter Followers 的多小,Facebook Likes 的多小及正面評論等等。
社交媒體和 SEO 優化之間的關係
搜尋引擎判斷網頁和搜尋查詢相關性最初是信賴機制 Honest System, 依賴網頁管理員在 meta keyword 中輸入關鍵字。由於訪客人流帶來商機,此機制很快被濫用。然後搜尋引擎偏向利用向反連結判斷相關性,理由是向反連結 backlink 是來自第三方,比較網頁內的 meta keyword 任由網頁管理員操控可信,當然仍有漏洞。來自社交媒體對某網頁的 “讚”,“分享”,“評論”,向反連接,甚致品牌提到 brand mentioned 等等有點像第三方反向連接,是第三方對所提向內容網頁的評價,理應可被搜尋引擎用作搜尋排名參考因素。
但社交媒體的內容一般不可以被搜尋引擎索引。以 Facebook 舉例,Facebook wall 內容是拒絕搜尋引擎索引,所以只有在塗鴉牆留言時加入連結並當連結被按下時才對搜尋引擎有意義。兼且塗鴉牆上的信息有時間性,以 Facebook 為例,訊息被閱讀可能只限於幾小時內,幾小時間該訊息就會被新信息埋葬,而搜尋引擎的索引機制並非實時,不一定能探測到該信息除非是非常能引發受眾關注的訊息。
因此,Google 分析只能概略地記錄從這些社交網絡的傳入流量。例如:是來自 Facebook 桌面版還是來自 Facbook Mobile 移動版。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一個銷售韓國化妝品的客戶利用 Facebook 推廣非常成功。粉絲專頁已經累積了三萬個 Likes,但是在 “韓國化妝品” 關鍵字排名卻不在前幾頁內。
社交媒體推廣重點是分享
發佈多小信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小信息內容被其他人 “讚” 和再分享。這就是所謂病毒式推廣。以 Facebook 為例,一個新信息應該放在塗鴉牆的位置取決於下面幾個主要因素:
- 查看用戶和訊息創造者之間的姻親關係得分。例如:直接朋友比間接朋友得分更高。
- 訊息類型 (例如:創建,評論,喜歡,標籤等)的權重。
- 時間衰減因素:基於該訊息多久前被創造。
社交訊號 可視為間接的排名信號
有不少的統計都發現高搜尋排名的網頁和社交媒體上的高互動有高度相關性。互動包括點擊、分享、品牌提及等等。搜尋引擎雖然無法索引社交媒體上的動態內容 (即帖子),但帖子發佈可能帶來登陸訪問人流 (例如點擊帖子上的登陸結連)、可能導致分享,而分享又可能帶來更多登陸人流,造成所謂病毒感染效應。已知點擎訪問有助提升該網頁排名。專頁關注的人愈多,帶來的訪問人流自然愈多,推動排名上升的力度愈大。所以社交媒體的關注可視為間接的排名信號,關注人數愈多,信號愈強。
社交媒體專頁搜尋引擎優化
以 Facebook 專頁為例。專頁內容除了動態 news feed 上的帖子外,有些是相對靜態的資料,包括:專頁描述、專頁所用的網址、專頁有多少人讚及追隨等等。當一個專頁有很多讚及關注時,表示不少網上用戶喜歡該專頁。而搜尋引擎排名往往以用戶體驗為先,無理由忽略對用戶有價值的專頁,但搜尋引擎判斷專頁和搜尋關鍵字的相關性就只能根據靜態內容。
社交網絡對個人化排名的影響
大部份搜尋引擎對搜尋排名結果會進行排名個人化 Personalizaton。例如:搜尋用戶曾經訪問某網站,當搜尋排名結果中包含該網站的網頁時,搜尋引擎會將該網頁的排名提升,理由是該網站之前和搜尋用戶曾經發生互動,搜尋用戶想再訪門該網站的機會較大,值得將排名作個人化處理。社交媒體本身就是個人化平台。假如搜尋用戶已經關注某專頁,當搜尋排名結果中包含該專頁的網站網頁時,搜尋引擎應否將該網頁的排名提升,套用以上個人化排名的做法。答案應該是肯定。而提升的幅度很可以是根據該專頁的受歡迎程度,就是多少人關注。是實 Google 確有一個專利文件 “Searching Content Of Prominent Users In Social Networks.” 描述以上的做法。
更多的細節,請參考品牌訊號對SEO優化排名的影響。
[初稿發表於:11月 4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