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廣告收費 CPC 和 CPM, CPA 有什麼區別?應如何選擇
網上廣告收費 非常透明。傳統廣告收費並不透明,廣告收費基本是靠單對單討價還價,價格愈高議價空間愈大。只有非常外行的人才會以標準廣告 List Price 價格下單,因為標準定價是 Anchor Price, 含有很大的議價空間,而廣告代理商承包一定廣告配額,總可以為其客戶提供比標準價格更佳折扣。傳統廣告時段或者版面的標準定價一般是按電視台的觀眾人數;又或電台廣播時段的聽眾人數;又或紙媒的讀者人數訂價。收費標準是基於廣告在觀眾或聽眾或讀者面前出現的次數和時間 (對!是賣印象 Impression),適合品牌推廣提升品牌形像。
網上廣告收費模式
網上廣告訂價透明很多。理由是:網上廣告平台都鼓勵 DIY,並且是以競價機制決定中標者。而網上廣告平台由於精準營銷 Precision Marketing 需要細分了不同時段受眾的廣告版位,大幅降低了廣告的入門門檻。DIY 刊登網上廣告只需要你有一張信用卡付款。網上廣告收費模式有很多變化。主要歸類為 CPM 和 CPC. CPM 是按曝光 (亦即印象收費),很類似傳統廣告模式但亦有不同。
CPM 收費模式
Cost Per Millie Impression (CPM) 是按每千個印象收費。CPM 廣告曝光亦分為兩種:
- 一種是 Served Impression:是指廣告平台已經將廣告推送到受眾可瀏覽的頁面。但很多時廣告位置不在受眾視線範圍,所以其實受眾是沒法看到,需要受眾行動例如向下滾動頁面才能看到。2014 年 Google 的一項統計發現56% 的廣告是沒有被看到。傳統廣告就有這個問題。
- 一種是 Viewable Impression:是指廣告在受眾視線範圍以內,另外根據 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s (IAB) 定義,至少 50% 的內容至少有一秒鐘可以看到。Viewable Impression 對投放廣告人來說當然價值更高。但要量度 Viewable Impression, 平台必需要可以量度受眾行為,例如受眾是用平台所提供的瀏覽軟件,如 Facebook App。又或廣告發放的網站平台可以操控來監測用戶行為。據 Facebook 說法,Facebook 的 CPM 廣告是 Viewable Impression。
追求廣告曝光是基於營銷心理學 Marketing Psychology 中單純曝光效應 Mere-Exposure Theory。單純曝光效應指人們對熟悉的事物產生好感。適用於文字,圖象,形像,聲音、甚致人面。以單純曝光效應為依據,適度重複發放同一信息可以增加受眾接受程度。
CPC 收費模式
網上廣告的另一特式是可以按受眾的互動行為收費,一般稱作 Cost Per Click (CPC) 或按點擊收費。就是說廣告曝光在受眾眼前你亦無需為廣告付費,只有當受觀點擊內容是你才要付費。如果廣告內容同受眾不相關自然點擊機會低。只有當廣告內容精準瞄準於受眾相關的議題才會有好反應,此所謂精準行銷。例如:你口袋只有 500 元,但是你可以設定每次廣告曝光出價的上限(例如五元),每日花費上限 (例如 50元) 及整個活動的上限 (例如 500元),廣告運行時限 (例如 20日)。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 當無太多人競投時,每次競投平均價可能是 2 元,第一天 50 元的預算花費帶來 25 次點擊。
- 第二天較多人競投,每次競投平均價可能是 5 元,50 元的預算花費只帶來 10 次點擊。
- 第三天更多人加入競投,平均出價可能是 7 元,由於你銷定上限為 5 天,只有 2 次競投成功,一天 50 元的預算花不完。
- Facebook 和 Google 廣告的競價機制都採用第二高的出價 second highest bid。比如說你競投勝經出,你的出價是10元,而剛輸給你的對手出價是8元,你要付給平台的廣告費是8元多都一點,而不是你原來自己的競投出價。一般認為第二高的出價的收費對廣告用戶更公道,除了參考你自己的出價外,亦參考了你的對手的出價。
Facebook 廣告, Google 廣告 一般 CPC 點擊收費是幾港元。當競爭激烈時,可能會漲到幾10元以上。
CPA 收費模式
CPA 代表 Cost per Action. CPA 是一種較新的競價機制。CPM 收費模式只考慮廣告是否被受眾所看見。CPC 收費模式則要求受眾看到廣告以後,點擊廣告才作收費。但用戶點擊廣告進入網站以後,不等於一定購買或採取相應行動。對廣告用戶來說 ,最理想的做法可能是當受眾進入網站後進行某個動作時才付款。這個動作:可以是在網店下單、可以是按電話、可以是提交一張諮詢表格、可以試下載 PDF 的產品規格說明等等。對於 CPC 收費模式,廣告平台只需要追蹤廣告是否被點擊和排除一些虛假點擊就可以。但要進行 CPA 收費,廣告平台就要追蹤廣告被點擊後,再進入到網站以後的客戶行為,所以 CPA 是一種更複雜、更先進的收費模式。Google廣告中的 Target CPA, Target ROAS 就是類似的概念來追蹤廣告成效。
其他收費模式
其他的收費模式有 Cost Per View (CPV), 按影片廣告的觀看次數收費。不同的平台對如何定義影片已被觀看有所不同。如何定義 “已觀看” Viewed 取決於廣告平台,例如 Google 定義視頻被觀看時間至少為30秒,則Google認為“已觀看”。Facebook 定義 “已觀看” 為 3 秒。
廣告代理商收費模式
許多公司幫助客戶管理廣告。網上廣告代理賺取的管理廣告的服務費可以是:
- 按實際工作量。
- 按廣告平台帳單消費金額的佰分比。
- 固定金額。
當然廣告代理商亦可能從廣告平台拿到回扣,一般佰分比在 10% 左右。但對你作為消費者無損失,回扣是由廣告平台提供。網上廣告平台鼓勵 DIY, 同時亦明白有些公司是需專業廣告人和對平台操作有相當認識的人協助處理廣告,所以網上廣告平台亦接受廣告夥伴或叫廣告代理商,大前提是夥伴要能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如何選擇廣告代理商
負責任的廣告服務商會提供廣告平台的收費表供客戶參考。無良服務商不會細分廣告平台收費和自己的服務費。以消費 10,000 為例,假設服務商協議 20% 服務費。帳單收費會是 12,000. 實質投放於廣告曝光金額接近 75%。但如果服務商不提供廣告平台細明列表,同樣是 12,000 花費,對方可能只投放 8,000 於廣告曝光,變相服務費是 50%,實質投放於廣告曝光金額只有接近 66%。因此你必須要求廣告平台的細明報告。了解更多關於不良關鍵字廣告代。